- 微信 二维码
- 电话:电话
伪造死亡证明、冒充重病患者
骗取债务减免
当下,一条以逃废债为核心的黑灰产产业链
正严重扰乱金融秩序
损害了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
原本是为帮助借款人
渡过难关的银行、金融机构纾困政策
成了不法分子的“猎物”
近日,绍兴柯桥警方就破获一起伪造国家机关公文、帮助债务人逃废债的案件,抓获十余名涉案犯罪嫌疑人,有力铲除逃废债黑灰产生存土壤。警方也再次提醒市民:面对债务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理性沟通,切勿掉进逃废债、反催收陷阱。
600元的服务费暗藏“玄机”
家住绍兴市上虞区的汪女士的丈夫常年患病,需要长期服药治疗,但由于家中经济状况不好,汪女士只能选择网贷。然而,欠债没还上,利息还越滚越多。每到还款日,她总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才勉强还上欠款。2023年,她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个可以解决债务问题的广告,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她通过网络平台联系了对方。
“我有1万多元的贷款,你们真的可以帮忙延期还款,还不影响征信吗?”在得到肯定答复并出具了一份为汪女士“量身定制”的完整延迟还款方案后,汪女士支付了600元服务费,并签订了合同。
很快,汪女士便被告知能成功延期两年还款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她再也没接到催还款的电话。
自2022年开始,和汪女士一样,不少债务人通过这家位于越城区的公司成功实现延期还款。宁波的姜先生,他也是通过网络平台的广告,联系上了该咨询公司的法务,顺利解决了“债务危机”。
但汪女士、姜先生不知道的是,这样的“生意”其实是违法犯罪。
伪造国家机关公文、帮助债务人逃废债
时间来到2024年上半年,柯桥警方接到举报后,很快锁定了位于越城区的这家专业咨询机构。警方根据调查发现,这家公司仅有一名员工,也就是负责人杭某,而他所谓的咨询机构的专业法务身份,其实是假冒的,并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及律师从业资格。与此同时,警方还发现,为汪女士等客户提供的证明材料也是伪造出来的虚假信息。
“他上传了大量的大病医疗证明、贫困证明等虚假凭证到债务平台。”在杭某的公司里,民警还发现了各种银行债务减免政策的资料。
审讯中,杭某交代,自己之前也是一名债务人,在网上欠了大量债款,走投无路之下,在网上看到了这种能帮人延期还款、减免利息的广告,他意识到这或许是桩一本万利的“生意”,于是便开始“自学创业”。之后,他通过网络联系上卫某等人,以每份证明20元到50元的价格,让他们伪造相关虚假证明。
“他们以此证明骗取债务平台的延期还款、减免利息等政策,得手后,再向债务人收取服务费。”负责侦办此案的柯岩派出所民警倪浩天说,为吸引客户,他们还在众多短视频平台、社交平台投放广告,以宣传金融知识、法律知识为幌子,包装自己的话术,精准“揽客”。
警方查明,自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,杭某在各债务平台共上传近千份虚假证明。而他之所以能通过这些伪造材料拿到相应的延期还款、减免利息政策,主要还是因为“信息差”。据介绍,在银行、金融机构与贷款客户之间存在纾困政策和协商机制。如客户遇到自然灾害、重大疾病等意外情况,提供翔实、具体的还款意愿与还款计划及相应证明后,可以和银行或贷款机构进行协商,视情况考虑延期还款或免除部分利息的政策。“杭某等人正是利用这一政策,拿着伪造证明与金融机构周旋并施压,迫使金融机构做出债权减免让步,从而达到逃废债的目的。”倪浩天说。
在切实掌握杭某等人的犯罪证据后,警方立即展开抓捕行动,共抓获10余名涉案犯罪嫌疑人,斩断了一条逃废债黑灰产产业链。
2025年4月,杭某因涉嫌伪造、变造、买卖国家机关公文、证件、印章罪,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,其他涉案人员也均被判处刑罚。而在这起案件中因为伪造文件而获得纾困政策的债务人,也都取消了相应的政策。
“债务优化”陷阱多 需提高自身警惕
事实上,在我们的生活中,诸如此类逃废债、反催收广告比比皆是。在某购物平台,记者搜索“逃废债”“反催收”等关键词,就搜到了诸多自称律师、法务的商家。据了解,这类所谓的债务咨询类机构的延期方式,除了伪造虚假证明外,通常还会进行持续性恶意投诉,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同意其延期还款等政策,但这容易导致一些当事人信誉受损,被银行拉入黑名单。此外,当事人的隐私信息,也会被机构再次倒卖获利,导致个人隐私泄露。
对于公民而言,又该如何远离逃废债黑灰产陷阱呢?业内人士建议,一方面,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、价值观,避免过度消费、超前消费。如果自己的债务已经逾期或即将逾期,那么可以根据《民法典》规定:债务人与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新的还款协议,直接与金融机构联系,说明情况并提出延期还款的请求。
另一方面,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“债务优化”骗局,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,诸如“百分百消除征信记录”“低投入化解高额债务”“内部渠道特殊关系”等任何声称能够完全消除真实逾期记录的服务都涉嫌欺诈。
内容笛扬新闻
作者: 编辑:陈文华